特斯拉等17家车企“量价齐升”,千亿产值的新能源售后遇人才瓶颈?
来源:AC汽车
从2021年年尾到现在,量价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家车变动,当属这一波集体涨价。企千
先有全球芯片短缺、亿产源售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后遇供应压力,后有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瓶颈新能源国家补贴退坡30%通知,致使车企的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成本进一步上升,需要通过涨价解决矛盾。家车
特斯拉是企千第一个针对这种变动采用“涨价”疗法的新能源车企。 2021年最后一天,亿产源售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本价格分别上调1万和2.1万元。后遇
之后,瓶颈、量价齐升大众、家车埃安、企千哪吒、飞凡等16家品牌都相继进行了价格调整。其中,小鹏汽车宣布全系涨价,P7全系上涨4300-5900元不等,P5全系上涨4800元-5400元不等,比亚迪将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幅度1000元-7000元不等……
在这一轮集体涨价后,新能源车销量反而持续上升。 以特斯拉为例,2021年12月,特斯拉交付车辆70847辆,创下单月新车交付量新高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也曾提到:“新能源乘用车表现好于市场总体水平,1月产销分别达207.7万辆和218.6万辆,同比增长8.8%和6.7%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19.2%,继续高于去年全年水平。”
这似乎都在说明,新能源车犹如全速奔腾的高铁,其势难挡。
量价齐升,车主买涨不买跌?
从数据上看,新能源车销量走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。
据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1年,我汽车销售352.1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。 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虽未刷新历 史纪录,但产销规模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,保持了1.3倍和1.4倍的高速增长,进 一 步挤压燃油车市场。
这种总体向好的市场自然减轻了车企涨价的压力。此次新能源车企涨价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今年1月份,与促销旺季脱离;车企在价格调整后,有充足时间来调整销售和宣传策略,所以涨价比较集中。众多品牌集中涨价也削减了厂家对价格敏感用户的影响,进一步降低了品牌压力。
在消费者群体中,虽然也不乏有人是“买涨不买跌”的刺激性消费心理,或者部分车企把涨价作为一种阶段性促销手段;但长期原因还是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日渐上升的好感度。
据中国质量协会测评结果显示,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(NEV-CACSI)指数(NEV-CACSI)为80分(满分100分),与燃油车持平。其中,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80分,再创历史新高,同比提高2分,连续6年增长。
再加上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,技术的快速迭代让新能源充满未来感,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、维修市场等服务质量的提升让消费者越来越安心,都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好感度,同时拉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价格的宽容度。
新能源车正处于“卖方市场”?
涨价是商家摊薄成本的手段,但也有其他方面的作用。
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价格和品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绝大部分因素。如果车企涨价,看重价格的消费者很可能就会有一部分转向看重品牌。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,很可能就会有一部分汽车品牌失去竞争力;能够生存下来的品牌,都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当的竞争力。
这个时候,车企上浮后的定价就会比较稳定。
而且国内消费者热度的提升,也让新能源汽车在紧缩的采购压力下变得更加供不应求,这些优势品牌的涨价也就更加顺其自然地来平衡供需。
图注:特斯拉2022年主要任务还是持续扩大产能,应对供需不平衡。图源:贾新光汽车评论;单位:万台当然,车企对于涨价肯定会有更加全面的考量,基本都在市场、消费者、以及自身这三点上找到接受度较高,允许适度涨价的平衡点,适度的增值也有利于品牌的价值建设。
与之带来的好处便是,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、购置税优惠的取消、价格的提升,新能源车只能依靠产品力脱颖而出,这个最终会成为车企核心竞争优势。
不过,这类情况不会一直持久。汽车芯片荒、电池荒的行业“至暗时刻”一定会过去,随着元器件减价、生产成本的降低,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竞争可能还会迎来降价,或者新的“鲶鱼”入场打破价格圈层,让利于消费者。
最终,无论是“卖方市场”还是“买方市场”,都由花费“真金白银”的消费者来决定。
新能源售后的人才瓶颈
首先可以肯定的是,随着新能源车热度越来越高,相关的周边产业也会随之升温。
但新能源的“新”也带来诸多问题,对汽车售后维修也带来巨大转型压力:一方面需要大量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保人员,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。
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紧缺,是如今全球汽车后市场新常态。
在中国电池工程师年会暨电池产业链技术精英交流会上,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张旻昱推测,新能源汽车售后人员,包括储能的售后、维修和定检人员的缺口,一年有10万人。
而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电池检测及维护技工短缺;
充电桩故障维修技工短缺;
电池相关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短缺。
相比于传统汽车维修,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涉及到机械、化学、电子、信息领域,电子控制系统、传感器技术、智能网联技术、编程技术等新科技、新技术,包括内部结构与传统燃油车也大为不同,因此对维修人员知识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所以,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急需大量的优质人才补缺,“车多人少”也让新能源车的维修成本高于燃油车。各类新技术的产生,让维修人员更加聚集在车企自有售后服务体系,也成为汽车资产的附加成本之一。
据《中国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》推测,2025年我国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,将催生274.6-549.2亿元售后维保产值规模。照此推算,2030年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保产值将有望突破1000亿元,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服务庞大的市场。
所以,未来新能源汽车维修培训有望成为新热点。如何整合资源,针对不同厂家、不同地域培养专业人才;如何制定岗位福利、吸引相关人才加入,可能就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了。
本文地址:http://flash.cygkrnzuayn2g.com/html/332a79898869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